1.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说法错误的是(C )
A. 潜伏期为 1-14 天, 发病前 1-2 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
B.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
C. 干扰素是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物
D. 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发生
2. 关于新冠灭活疫苗的接种程序说法正确的是(B )
A. 目 前可实行全人群接种
B. 接种对象: 18-59 岁
C. 剂次与间隔: 接种 2 剂, 至少间隔 4 周
D. 上臂三角肌外侧, 皮下注射
3. 哪些是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的禁忌证?(E )
A. 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, 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
B. 患急性疾病、 严重慢性疾病、 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和发热者
C. 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
D 有惊厥、 癫痫、 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
E 以上全是
4. 下列内容不属于“三查七对一验证” 制度的是(D )
A. 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
B. 查对预防接种卡(薄) 与儿童预防接种证
C. 核对受种对象姓名、 年龄、 疫苗名称、 规格、 剂量、 接种部位、 接种途径
D. 检查疫苗、 注射器外观、 效期、 资质
5. 城市地区每个门诊的服务半径原则上不超过(B ) 公里, 农村地区每个门诊的服务半径原则上不超过( ) 公里。
A. 10, 15
B. 5, 10
C. 2, 5
D. 10, 20
6. 接种单位应根据每日接种人数确定工作人员数量,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应保证至少(D )
A. 1 名健康询问、 登记(含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登记和报告操作人员) 和知情告知人员
B. 每个接种台 1 名接种人员
C. 至少 1 名留观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医师
D. 以上全是
7. 每个接种台及每名 接种人员 每小时接种服务人数原则上不超过(A ) 人。 如超过, 应增加接种台、 接种人员、 接种服务频次。
A. 15
B. 20
C. 25
D. 30
8. 关于新冠灭活疫苗临时接种点的设置要求错误的是(C )
A. 临时接种点须经当地县级及以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确定认可
B. 应至少配备 2 名具有资格的工作人员实施现场预防接种工作, 并根据受种者数量适当增加人员
C. 无信息化设备的临时接种点在疫苗接种时应做好记录, 接种结束后3 天内录入信息系统
D. 应配备用于储存疫苗的冷链设施设备, 应配备必须的急救药品和器材
9. 关于疫苗的接收和配送错误的是(D )
A. 疫苗生产企业直接或委托有条件配送企业配送
B. 各省联防联控机制应全力协助, 保证疫苗安全配送至接种单位
C. 索取本次运输、 储存全过程温度监测记录
D. 国家批准的紧急使用新冠疫苗可不查对厂家资质、 符合冷链运输温度要求的疫苗即可接收
10. 关于新冠疫苗的运输和储存错误的是(B )
A. 存储温度 2-8℃
B. 有自动温度监测设备的接种单位可不用手工记录温度
C. 运输时间超过 6 小时, 须记录途中温度
D. 严禁冻结
11. 过敏性休克发病 80-90%发生在用药后(C )
A. 15 分钟
B. 20 分钟
C. 30 分钟
D. 60 分钟
12. 过敏性反应与晕厥心血管表现分别描述正确的是(B )
A. 心动过速、 心动过速
B. 心动过速、 心动过缓
C 心动过缓、 心动过速
D. 心动过缓、 心动过缓
13. 胸外按压是在胸骨中下(A ) 处按压?
A. 三分之一
B. 二分之一
C. 三指处
D. 四分之一
14. 发现怀疑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有关的死亡、严重残疾、群体性 AEFI等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 AEFI 时, 应当在(A ) 小时内网络直报。
A. 2 小时
B. 12 小时
C. 24 小时
D. 48 小时
15. 下列肌内注射的方法错误的是(C )
A. 将针头快速垂直刺入肌肉, 进针长度约为针头的 2/3
B. 与皮肤呈 90° 角
C. 针头斜面向上, 与皮肤呈 30° ~40° 角刺入皮内
D. 右手以执毛笔式持注射器
16. 国产新冠灭活疫苗推荐免疫程序为 2 针, 至少间隔 14 天, 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。 (A )
A. 对
B. 错
17. 受种者在预防接种后需留在预防接种现场观察 30 分钟, 如出现不良反应, 及时处理和报告。 (A )
A. 对
B. 错
18. 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可接种新冠灭活疫苗。 (B )
A. 对
B. 错
19. 接种疫苗务必扫描追溯码, 人码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接种。 (A )
A. 对
B. 错
20. 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后发热 38. 0℃, 应在全国 AEFI 监测系统网报( B)
A. 对
B. 错
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和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培训试题参考答案:
1-5 题: C B E D B
6-10 题: D A C D B
11-15 题: C B A A C
16-20 题: A A B A B